希夷紫微斗数 希夷紫微斗数全基础

三农侠圆圆君

当今坊间流传的紫微斗数多认为始于五代方士陈抟(图南)也就是希夷先生。此一说法出自明代状元、《广舆图》作者、江右学派(明代江西地区传承阳明心学的门派在传播王学中。

他平时穷的叮当响,背地里却是

《新锓希夷陈先生紫微斗数全书》,明朝道家古书.
那有啥稀奇阿?你借盘论六亲还是论你自己阿?若果论你自己。你兄友线就这样阿。不见得很好阿。若是借盘。我假设你那当总裁的兄弟是你长兄吧。那他命宫在你兄弟宫。那他财帛宫跟你父母宫重叠。那兄弟之福德癸贪狼忌入兄弟之财帛逢武曲坐逆水忌且为入库忌阿!那行限一至冲开入库忌。那必然发阿!且你审你兄弟之兄友线坐生年禄的阿!反而是你的逆水忌在父疾线反为欠债忌的形态了阿...那你的兄友线和父疾线并不是十分乐观阿!首先是立极点的问题。立极在兄弟和立极在命宫当然是本质上的不同阿!若然这种结论都一致。那兄弟有成就代表命主有成就?那陈老师(希夷)岂不太没水准了??朋友。你还比较年轻。遇事首先要检视自己的原因。首先要把自己的一方面做到完美。才去慢慢分析客观原因。紫微斗数当然有其局限性。但目前以你我之水平。不足以去评论而已。虚心没有坏处的。是不?

中国古代道家学有哪几位代表人物

老子:
(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确切出生地不详,但史记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详情观南北朝高道陶弘景撰真灵位业图。
尹喜:
又名关尹,字公度,天水人,周昭王时为函谷关令。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了尹喜受《道德经》的经过:“周康王时尹喜为大夫,后仰观乾坤之气象,寂心精思以求道。一天,观看到东方紫气西迈显瑞,预知有圣人将要出关,求为函谷关令。遇得老子,拜为师,请求至道,老子遂著成《道》《德》五千言授与尹喜,喜欣争持诵,奉行道成。”
刘向谓:“喜著书凡九篇,名关令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题周尹喜撰,已亡佚,今本传于南宋,亦即后世所谓之《文始真经》。《庄子·天下篇》叙古之道术,以老子与关尹子并述。
道教文始派、楼观派以关尹子为宗祖。
文子:
老子弟子,少于孔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传为《文子》(《通玄真经》)一书作者。《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条文下注明:“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传曰:“姓辛,……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
杨朱:
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思想家,字子居,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生平已不可考。在当时各家的著述如《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他的名字曾多次出现。他的行踪多在鲁、宋、梁一带。据《庄子》记载,他曾经见过老子。其活动的年代,比墨子稍后,而又早于孟子。有云他是老子弟子,或为道家别支。其学说在当时相当著名,但早已散佚不存,散见于《孟子》、《列子》及《淮南子》中。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春秋之世,杨朱之学与墨学齐驱,并属先秦显学。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
名周,生卒年失考,约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列子:
列御寇,或称列圄寇,春秋时期郑人,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列御寇于《史记》无传,其名散见于《庄子》、《管子》、《晏子》、《墨子》、《韩非子》、《尸子》、《吕氏春秋》等书。列御寇成名于《列子》一书,有章以其名为章名,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顺从自然,达到无用之用的境界。
列子是郑国人,先于庄子,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壶子对列子说:“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唐玄宗天宝年间诏封为“冲虚真人”,宋徽宗宣和年间封为“冲虚观妙真君”。
刘安: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沛郡丰(今江苏省丰县)人,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淮南王。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另有记载,刘安“得道升天”。
张陵(34年-156年或178年):
字辅汉,被视为道教的创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
相传张道陵以虎为座骑,在某些道教流派中,张道陵与葛玄、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魏伯阳,(?-?):
东汉著名炼丹家,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是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
许逊(239年-374年):
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人,道教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许逊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属四川)令,人称许九郎、许旌阳、旌阳祖师、天大帝,又称许天师、许真君
魏华存(251年-334年):
又称魏夫人,晋代女道士,山东任城樊邑(今山东微山县)人,传说传授道教上清经出世,茅山宗追尊为第一代太师。
魏华存是晋司徒魏舒之女,博览老庄、春秋、五经、诸子百家,持斋修道多年,信奉天师道,担任祭酒。传说有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授之以《黄庭经》。永嘉之乱时,魏华存带同两儿避乱江南,把天师道带到南方。
魏华存过世后,东晋道士杨羲自称得魏华存降临,称其已封为“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授与上清经及仙真内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清虚真人王君内传》一卷,题“弟子华存撰”)。杨羲又撰有《魏夫人传》,神化魏华存的生平事迹。
元代茅山宗追尊魏华存为第一代太师。
葛洪(284年-363年):
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寇谦之(365年-448年,字辅真):
南北朝时道士,上谷昌平(今北京)人,对天师道进行了重大改革,对道教历史影响深远,是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
陆修静(406年-477年,字元德):
南北朝时吴兴东迁人(今浙江湖州吴兴),三国东吴右丞相陆凯的后裔。是南天师道的创始人。
陆修静出身士族,幼习儒术,但是更喜欢道术。后来入山修道。
元嘉年间(424年 --452年)宋文帝刘义隆闻其名,请他讲经说法。太后王氏更是执门徒之礼。
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五年(461年)修静入庐山修道。宋明帝刘??┦既?辏?67年)被皇帝召到建康,在北郊天印山筑馆住下。陆修静积极收集整理道经,并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与北魏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南北并存,而称南天师道。
陶弘景(456年-536年):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士、医学家、哲学家(道家学者)和文学家。他精通棋术,善于弹琴,也是个书法家。
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是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
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
孙思邈(541年或581年-682年):
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五祖七真:
是道教全真教对教内五位祖师和七位真人的合称。“五祖”依次为东华帝君、钟离权、吕岩(通称吕洞宾)、刘操(通称刘海蟾)和王重阳;“七真”指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
随着元代中后期流传于北方的全真教与南方内丹派的结合,原来的全真教被奉为“北宗”,而南方的内丹派则被奉为全真教的“南宗”,“五祖七真”亦衍生出新涵意。原本全真教的五祖七真被称为“北五祖”和“北七真”,而南方内丹派的张伯端、石泰、薛式、陈楠及白玉蟾被奉为“南五祖”,若果再加上张伯端的弟子刘永年和白玉蟾的弟子彭鹤林,则合称“南七真”。
陈抟(872年—989年):
字“图南”,号“扶摇子”、“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常被视为神仙,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主张以睡眠,休养生息,时常一眠数日,人称睡仙。相传紫微斗数及无极图说皆为陈抟之创作。
五代末,宋朝初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人(四川资阳市安岳、乐至一带,一说重庆市潼南县),著名华山派道士。生平事迹和出生时地众说纷纭,难辨真伪。
王文卿:
北宋道士,道教神霄派的核心人物。一名俊,字述道(一说予道),号“冲和子”,又被称为“王侍宸”,江右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生于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二月十七日。据《临川盯江志》等书记载,自幼慕道,自称“红尘富贵无心恋,紫府真仙有志攀”。喜云游灵胜境地。宣和初(1119年),王文卿渡扬子江,遇一异人汪君(“火师汪真君”),授以“飞章谒帝之法及啸命风雷之书”,能召风雷。《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王文卿传》谓王文卿“每克辰飞章,默朝上帝,召雷祈雨,叱咤风云”。
张三丰:
元定宗贵由二年(1247年)生,本名通,字君实或君宝,辽东懿州人(今辽宁阜新)。元、明道士。通儒学、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县令。游宝鸡山中,有三山峰,挺秀仓润可喜,因号三丰子。亦有因“丰”字和“丰”的简体字同形而错称为“张三丰”。
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为“清虚元妙真君”。

他平时穷的叮当响,背地里却是

紫微斗数_希夷先生_孔夫子旧书网
那有啥稀奇阿?你借盘论六亲还是论你自己阿?若果论你自己。你兄友线就这样阿。不见得很好阿。若是借盘。我假设你那当总裁的兄弟是你长兄吧。那他命宫在你兄弟宫。那他财帛宫跟你父母宫重叠。那兄弟之福德癸贪狼忌入兄弟之财帛逢武曲坐逆水忌且为入库忌阿!那行限一至冲开入库忌。那必然发阿!且你审你兄弟之兄友线坐生年禄的阿!反而是你的逆水忌在父疾线反为欠债忌的形态了阿...那你的兄友线和父疾线并不是十分乐观阿!首先是立极点的问题。立极在兄弟和立极在命宫当然是本质上的不同阿!若然这种结论都一致。那兄弟有成就代表命主有成就?那陈老师(希夷)岂不太没水准了??朋友。你还比较年轻。遇事首先要检视自己的原因。首先要把自己的一方面做到完美。才去慢慢分析客观原因。紫微斗数当然有其局限性。但目前以你我之水平。不足以去评论而已。虚心没有坏处的。是不?

中国古代道家学有哪几位代表人物

老子:
(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确切出生地不详,但史记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详情观南北朝高道陶弘景撰真灵位业图。
尹喜:
又名关尹,字公度,天水人,周昭王时为函谷关令。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了尹喜受《道德经》的经过:“周康王时尹喜为大夫,后仰观乾坤之气象,寂心精思以求道。一天,观看到东方紫气西迈显瑞,预知有圣人将要出关,求为函谷关令。遇得老子,拜为师,请求至道,老子遂著成《道》《德》五千言授与尹喜,喜欣争持诵,奉行道成。”
刘向谓:“喜著书凡九篇,名关令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题周尹喜撰,已亡佚,今本传于南宋,亦即后世所谓之《文始真经》。《庄子·天下篇》叙古之道术,以老子与关尹子并述。
道教文始派、楼观派以关尹子为宗祖。
文子:
老子弟子,少于孔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传为《文子》(《通玄真经》)一书作者。《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条文下注明:“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传曰:“姓辛,……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
杨朱:
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思想家,字子居,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生平已不可考。在当时各家的著述如《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他的名字曾多次出现。他的行踪多在鲁、宋、梁一带。据《庄子》记载,他曾经见过老子。其活动的年代,比墨子稍后,而又早于孟子。有云他是老子弟子,或为道家别支。其学说在当时相当著名,但早已散佚不存,散见于《孟子》、《列子》及《淮南子》中。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春秋之世,杨朱之学与墨学齐驱,并属先秦显学。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
名周,生卒年失考,约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列子:
列御寇,或称列圄寇,春秋时期郑人,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列御寇于《史记》无传,其名散见于《庄子》、《管子》、《晏子》、《墨子》、《韩非子》、《尸子》、《吕氏春秋》等书。列御寇成名于《列子》一书,有章以其名为章名,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顺从自然,达到无用之用的境界。
列子是郑国人,先于庄子,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壶子对列子说:“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唐玄宗天宝年间诏封为“冲虚真人”,宋徽宗宣和年间封为“冲虚观妙真君”。
刘安: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沛郡丰(今江苏省丰县)人,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淮南王。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另有记载,刘安“得道升天”。
张陵(34年-156年或178年):
字辅汉,被视为道教的创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
相传张道陵以虎为座骑,在某些道教流派中,张道陵与葛玄、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魏伯阳,(?-?):
东汉著名炼丹家,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是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
许逊(239年-374年):
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人,道教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许逊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属四川)令,人称许九郎、许旌阳、旌阳祖师、感天大帝,又称许天师、许真君。
魏华存(251年-334年):
又称魏夫人,晋代女道士,山东任城樊邑(今山东微山县)人,传说传授道教上清经出世,茅山宗追尊为第一代太师。
魏华存是晋司徒魏舒之女,博览老庄、春秋、五经、诸子百家,持斋修道多年,信奉天师道,担任祭酒。传说有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授之以《黄庭经》。永嘉之乱时,魏华存带同两儿避乱江南,把天师道带到南方。
魏华存过世后,东晋道士杨羲自称得魏华存降临,称其已封为“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授与上清经及仙真内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清虚真人王君内传》一卷,题“弟子华存撰”)。杨羲又撰有《魏夫人传》,神化魏华存的生平事迹。
元代茅山宗追尊魏华存为第一代太师。
葛洪(284年-363年):
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寇谦之(365年-448年,字辅真):
南北朝时道士,上谷昌平(今北京)人,对天师道进行了重大改革,对道教历史影响深远,是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
陆修静(406年-477年,字元德):
南北朝时吴兴东迁人(今浙江湖州吴兴),三国东吴右丞相陆凯的后裔。是南天师道的创始人。
陆修静出身士族,幼习儒术,但是更喜欢道术。后来入山修道。
元嘉年间(424年 --452年)宋文帝刘义隆闻其名,请他讲经说法。太后王氏更是执门徒之礼。
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五年(461年)修静入庐山修道。宋明帝刘??┦既?辏?67年)被皇帝召到建康,在北郊天印山筑馆住下。陆修静积极收集整理道经,并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与北魏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南北并存,而称南天师道。
陶弘景(456年-536年):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士、医学家、哲学家(道家学者)和文学家。他精通棋术,善于弹琴,也是个书法家。
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是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
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
孙思邈(541年或581年-682年):
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五祖七真:
是道教全真教对教内五位祖师和七位真人的合称。“五祖”依次为东华帝君、钟离权、吕岩(通称吕洞宾)、刘操(通称刘海蟾)和王重阳;“七真”指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
随着元代中后期流传于北方的全真教与南方内丹派的结合,原来的全真教被奉为“北宗”,而南方的内丹派则被奉为全真教的“南宗”,“五祖七真”亦衍生出新涵意。原本全真教的五祖七真被称为“北五祖”和“北七真”,而南方内丹派的张伯端、石泰、薛式、陈楠及白玉蟾被奉为“南五祖”,若果再加上张伯端的弟子刘永年和白玉蟾的弟子彭鹤林,则合称“南七真”。
陈抟(872年—989年):
字“图南”,号“扶摇子”、“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常被视为神仙,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主张以睡眠,休养生息,时常一眠数日,人称睡仙。相传紫微斗数及无极图说皆为陈抟之创作。
五代末,宋朝初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人(四川资阳市安岳、乐至一带,一说重庆市潼南县),著名华山派道士。生平事迹和出生时地众说纷纭,难辨真伪。
王文卿:
北宋道士,道教神霄派的核心人物。一名俊,字述道(一说予道),号“冲和子”,又被称为“王侍宸”,江右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生于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二月十七日。据《临川盯江志》等书记载,自幼慕道,自称“红尘富贵无心恋,紫府真仙有志攀”。喜云游灵胜境地。宣和初(1119年),王文卿渡扬子江,遇一异人汪君(“火师汪真君”),授以“飞章谒帝之法及啸命风雷之书”,能召风雷。《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王文卿传》谓王文卿“每克辰飞章,默朝上帝,召雷祈雨,叱咤风云”。
张三丰:
元定宗贵由二年(1247年)生,本名通,字君实或君宝,辽东懿州人(今辽宁阜新)。元、明道士。通儒学、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县令。游宝鸡山中,有三山峰,挺秀仓润可喜,因号三丰子。亦有因“丰”字和“丰”的简体字同形而错称为“张三丰”。
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为“清虚元妙真君”。